来源:八点健闻
“以健康为中心,要让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通过看病赚钱,医保基金要改变通过治病来报销的形式,转变为老百姓通过医务人员对他们提供更多健康保障。”
在2023年卫生健康改革研讨会上,三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一语道出了在三明医改过程中“以健康为中心”和“以治疗为中心”的本质差别。
过去一年是三明医改的第十年。时至今日,全国推广的三明医改进入3.0时代。从治混乱、堵浪费,整治“以赚钱为中心”的1.0模式,到建章程、立制度的“以治病为中心”的2.0模式,再到如今治未病、大健康“以健康为中心”的3.0模式,三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健康保障”成为了新时期三明医改的新目标。
与此同时,如何将医疗服务逐步向疾病预防和“治未病”方向转变,也已经上升为医改迈入新阶段后重点要讨论的主题。
从制度到技术,全方位推动健康管理
从医疗救治向疾病预防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
对此,三明的经验是:让老百姓越健康,医生收入就越多。2017年,三明拓展改革路径,组建医共体,将县域内医保基金打包给县总医院,实行“超支自负、结余留用”,让总医院担负起为居民健康负总责的职责,实现“让群众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医生护士一样拿高薪”,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用詹积富的话说,“县乡村一体化的总医院就像汽车的底盘车架,正向健康激励的岗位年薪制加上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就像方向盘和发动机,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促成多方行为变革、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一部完整车子。”
对健康管理而言,医院场景依旧是重要的一环。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从医院的角度分享了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涉及到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郑培永解释道,对患者来说,从以前被动地治病转变成现在主动去接受健康教育,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病早治,积极康复。而医院也要相应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加大对中医“治未病”的教育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完善“健康教育+体检+风险评估+干预+随访”的完整闭环。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医学影像是发现早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医疗器械提供方,GE医疗也一直在通过关注医院需求,打磨和拓展自己的技术,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评论列表 (0条)